1. <span id="oqxyl"></span>
        <li id="oqxyl"><acronym id="oqxyl"></acronym></li><dd id="oqxyl"><center id="oqxyl"></center></dd>
        <span id="oqxyl"></span>
        您現在的位置:?臺海網 >> 生活頻道 >> 文化 >> 歷史塵灰  >> 正文

        夏代早期,人們是這樣祭祀的

        www.sandiegopropertyvalues.com 來源: 科技日報數字報 用手持設備訪問
        二維碼

          夏商周斷代工程給出的夏代始年為公元前2070年,瓦店祭祀遺存的使用年代為距今4000年左右,已進入夏代的紀年范圍,為夏代早期的祭祀遺存。該成果揭露了大型祭祀遺跡的全貌,讓夏代早期的祭祀情景“重見天日”。

          “在河南禹州瓦店遺址的西北部偏南處發現龍山文化晚期的大型夯土建筑,平面呈‘回’字形,面積800多平方米,在夯土建筑上發現用于奠基和祭祀的人牲數十具、動物犧牲數具以及其他大量的與祭祀活動相關的遺跡和遺物。該祭祀建筑使用時間長達百年。夏商周斷代工程給出的夏代始年為公元前2070年,瓦店祭祀遺存的使用年代為距今4000年左右,已進入夏代的紀年范圍,為夏代早期的祭祀遺存。”在日前召開的“2022夏文化論壇”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方燕明介紹了河南禹州瓦店遺址最新考古研究成果,揭露出大型祭祀遺跡的全貌,讓夏代早期的祭祀情景“重見天日”。

          凹于地表下的祭祀場所

          瓦店遺址所在地河南禹州,古代歷來被稱為“夏地”,文獻中關于夏禹、啟的記載大多與這里有關。瓦店遺址面積達100余萬平方米,是龍山時代嵩山東南地區的中心聚落。

          據《禮記·祭法》記載,“壇”和“墠”是古代各級貴族用來祭祀祖先的場所。二者形制不同,“封土曰壇,除地曰墠”,“壇”指的是用土堆積起來的祭祀場所,如大家熟知的天壇;而“墠”凹于地表之下。

          “瓦店WD2F1建筑是墠,是祭祀地祇的設施。中國人素來有天圓地方的觀念,傳統上天壇為圓形、地壇為方形,WD2F1建筑為長方形。”方燕明介紹說,《論語·八佾》中有“哀公問社于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粟。曰,使民戰栗。”的記載,可見松柏與夏商社稷有關。在瓦店WD2F1建筑上,考古人員發掘到的松柏有可能就是夏朝的“社樹”。WD2F1建筑有可能為“社”類祭祀場所。

          在該祭祀建筑上,與祭祀活動相關的人牲和犧牲,與燎祭有關的紅燒土面、表面堆積、紅燒土坑,與瘞埋有關的五谷坑、重要遺物坑,與宴饗活動和祭祀季節相關的螺蚌坑,與祭祀建筑有關的柱洞等的發現,一一證實了專家的推測:這里就是當年夏朝人祭祀的場所——“墠”。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古人對于祭祀的重視可見一斑。不僅祭祀的神靈眾多,祭祀的方式、禮節也極其繁雜。

          而由文獻記載和學界研究可推知,當年在瓦店祭祀遺跡中“被祭祀”的對象,可能包括土地神、社稷神、五祀神等,以及百物之神等自然神,還有“人鬼”,即包括先祖、先師、功臣等的亡靈。

          有如此多的神明需要祭祀,這座墠的使用頻率可想而知是很高的。方燕明介紹說,瓦店遺址祭祀場所發掘出的多條圍溝似乎表明,由于當時的人們長時間、多次使用此處進行祭祀活動,才需要多次維護,多條圍溝可能就是多次修繕使用的遺存。

        上一頁 1 2下一頁
        相關新聞
        解碼三星堆里的中原文明DNA

        溯源古蜀文明“蜀”字曾出現在甲骨文和金文中   6月13日,“考古中國”重大項目——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發布了最新考古成果,出土的龜背形網格狀器、銅豬鼻龍形器、頂尊蛇身銅人像、金面罩銅頭像……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再添新證。   關于古蜀國,歷史記載極其簡略,且多帶有神話和傳說性質。因此,要正確了解古蜀國的歷史,只能依賴于考古發掘與研究成果。在眾多的...

        光餅,福州獨有清明祭祀品

        臺海網4月5日訊 據福州日報報道 5日是清明節,在二十四節氣中,清明是唯一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節氣。清明節是人們寄托哀思、慎終追遠、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注重孝道的福州人對清明格外重視,并形成了獨特的清明習俗。福州民俗專家蔡林向記者介紹,光餅就是福州獨有的清明祭祀品。 蔡林說,光餅相傳為戚繼光當年抗倭所創,已有400多年歷史。為感念戚繼光的功勞,福...

        福州多舉措倡導文明祭掃 “云端”祭祀成新風尚

        臺海網4月5日訊 據福州日報報道 今年清明假期,為助力疫情防控、深化移風易俗、傳承紅色基因,福州市多舉措倡導文明祭掃,推出“云祭掃”“代祭掃”等服務,越來越多的民眾通過這些服務緬懷逝者,興起文明祭掃新風尚。 網絡祭祀 別樣追思一樣情 “張依伯,您通過‘清明紀念’微信公眾號的‘云紀念’網絡祭掃平臺,就可以為逝者獻花了。”4日上午,在倉山區采菊苑小...

        【網絡中國節?清明】龍巖市民政局:暫停集中祭祀活動 倡導文明低碳祭掃

        臺海網3月31日訊 據閩西新聞網報道 日前,市民政局發布關于做好2022年清明節祭掃工作的公告,要求暫停集中祭祀活動,倡導文明祭掃、安全祭掃、健康祭掃,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 公告要求,即日起,全市暫停開展群眾集中祭掃、集體共祭、骨灰撒散和各類祖墳、祖廟、宗祠等聚集性祭祀活動;暫停開放各類骨灰樓堂、公墓現場祭掃活動;暫停殯葬服務機構開展守靈、...

        浙江縉云祭祀軒轅黃帝大典“升級版”唐風宋韻精彩紛呈

        中國臺灣網10月11日訊 (記者劉夢媛)10月14日,以“四海同心祭始祖 共同富裕啟華章”為主題的2021年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將在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舉辦。   據專家考證,縉云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始于東晉年間,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2011年,“縉云軒轅祭典”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4年成為浙江省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保留的節慶項目。 ...

        免费无码专区毛片高潮喷水
          1. <span id="oqxyl"></span>
            <li id="oqxyl"><acronym id="oqxyl"></acronym></li><dd id="oqxyl"><center id="oqxyl"></center></dd>
            <span id="oqxyl"></span>